英文名称:Seed Pathology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种子病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种子病理学》是以种子病害和种传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种子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种子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种子病理检疫的原理与先进技术,达到在农业生产中降低因种子病害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目的。
3.适应专业:
本课程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林学、园艺、畜牧、植保等专业的教学的需要。
4.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共36学时的分配,其中讲课28学时,占总成绩的70%;室验课8学时,占总成绩的20%。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采用自己汇编的指导书,以供大家参考。
5.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保护学等专业基础课。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使用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彭化贤主编《种子病理学与检疫》为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①颜启传主编.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让,2001
②[丹]P.尼尔高著,种子病理学.农业出版社,1987
③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④陈鹤生编,种子病害简明教程.农业出版社,1983
⑤浙江农业大学种子教研组编,种子检疫简明教程.农业出版社1979
⑥王景升主编.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⑦毕辛华编著,种子检验.农业出版社,1986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8.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成绩=考试成绩(75%)+考察成绩(25%)。考试为闭卷,考察包括室验和作业。
9.课外自学要求:
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安排较少,部分章节相对简单,需要给大家自学的机会,通过自己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插相关资料,写出心得感受。每一章留有一定量思考题和作业,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掌握重点。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
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第一章 种子病害的概述
目的要求:领会种子病害的定义,正确理解种传病害与其他传病方式的不同,了解种子病害防治的重要性,种子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2)第二章 种子病害的病原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种子病害的病原各类别,为种子病害防治和检验打下基础。
(3)第三章 种子病害的侵染与传播
目的要求:掌握不同类别病原的侵染和传播。
(4)第四章 种子带病的严重性及其为害性
目的要求:了解种子带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掌握种子带病与田间发病的关系,种子带病与种子在贮藏中的影响及种子带病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5)第五章 种子传病的机制
目的要求:掌握自然环境和种子病害的传播之间的关系,种子侵染的侵入点,种子守侵和受污染的部位,种子植物的传播、侵染和发病规律,物理化学环境因素对病害过程的影响。
(6)第六章 防治原理
目的要求:掌握种子作物的管理方法,种子贮藏的管理方法,种子处理的物理方法,种子处理的化学方法,了解种子化学处理的实际应用,掌握种子检疫相关内容。
(7)第七章 种子病害的检验
目的要求:掌握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检验方法,扦样,种子净度检验方法,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种子活力测定方法,种子水分测定方法,种子千粒重测定方法,了解种子健康检验的重要意义,掌握种子健康检验的目标,种子病害检验的意义和方法。
(8)第八章 主要作物种传病害
目的要求:掌握一些主要作物种传病害的病原,防治和检验方法
(9)第九章 种传病害的损失预测及与检验种子带病的容许量的评定
目的要求:掌握种传接种体的计量方法,从种子到成株的传病速度,了解种传害病的广度和深度,种传接种体与减产及作物损失,掌握在健康测定中带病容许量及作物损失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种子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农业生产中能熟练应用种子检验原理与技术降低因种子病害而导致经济损失。
(2)能从事种子病理学与检验相关专业的教学,能独立进行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种子病害的概述(2学时)
第一节 种子病害的定义
第二节 种传病害与其他传病方式的比较
第三节 种子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第四节 种子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二章 种子病害的病原(4学时)
第一节 种子病害的病原类别
第二节 生理性种子病害
第三节 真菌
第四节 细菌
第五节 病毒
第六节 类菌原体与类病毒
第七节 植物寄生线虫
第八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
第三章 种子病害的侵染与传播(2学时)
第一节 种子携带病原真菌的侵染和传播
第二节 种子携带病原细菌的侵染和传播
第三节 种子携带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第四节 种子携带病原线虫的侵染和传播
第四章 种子带病的严重性及其为害性(2学时)
第一节 种子带病的严重性
第二节 种子带病的危害性
第三节 种子带病与田间发病的关系
第四节 种子带病与种子在贮藏中的影响
第五节 种子带病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第五章 种子传病的机制(2学时)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种子病害的传播
第二节 种子侵染的侵入点
第三节 种子守侵和受污染的部位
第四节 种子植物的传播、侵染和发病规律
第五节 物理化学环境因素对病害过程的影响
第六章 防治原理(3学时)
第一节 种子作物的管理
第二节 种子贮藏的管理
第三节 种子处理的物理方法
第四节 种子处理的化学方法
第五节 种子化学处理的实际应用
第六节 种子检疫
第七章 种子病害的检验(6学时)
第一节 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检验
第二节 扦样
第三节 种子净度检验
第四节 种子发芽试验
第五节 种子生活力测定
第六节 种子活力测定
第七节 种子水分测定
第八节 种子千粒重测定
第九节 种子健康检验
第十节 种子健康检验的目标
第十一节 种子病害检验的意义和方法
第八章 主要作物种传病害(5)
第一节 水稻种传病害
第二节 麦类种传病害
第三节 玉米、高粱和粟种传病害
第四节 棉花种传病害
第五节 油料作物种传病害
第六节 薯类病害
第七节 麻类种传病害
第八节 糖料作物种传病害
第九节 烟草种传病害
第九章 种传病害的损失预测及与检验种子带病的容许量的评定(2学时)
第一节 种传接种体的计量
第二节 从种子到成株的传病速度
第三节 种传害病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节 种传接种体与减产及作物损失
第五节 在健康测定中带病容许量及作物损失
四、教学学时分配
表1 种子加工贮藏学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环节 时 课程内容 数 |
讲 课 |
实 验 |
习 题 |
小 计 |
第一章 种子病害的概述 |
2 |
|
|
2 |
第二章 种子病害的病原 |
4 |
2 |
|
4 |
第三章 种子病害的侵染与传播 |
2 |
|
|
2 |
第四章 种子带病的严重性及其为害性 |
2 |
|
|
2 |
第五章 种子传病的机制 |
2 |
|
|
2 |
第六章 防治原理 |
3 |
|
|
3 |
第七章 种子病害的检验 |
6 |
4 |
|
14 |
第八章 主要作物种传病害 |
5 |
|
|
5 |
第九章 种传病害的损失预测及与检验种子带病的容许量的评定 |
2 |
2 |
|
2 |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ios/安卓版-Webgame Platform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