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号至11号,为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学院特意组织我们2004级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学赴宝鸡实习。在两天的时间里来,我们共计走访了“一村一品”项目中的9个示范村,各具特色的发展项目及喜人的发展前景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宝鸡辣椒专家大院,它是以陕西省辣椒育种协作组20多年的研究基地为基础,依托我校庄灿然教授为首席专家建设起来的。按照"以科研促开发,以开发保科研"的发展思路,集中进行"辣椒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更新和新型产业创立"等三项研究,研究成果推广到了全国26个省(市、区)和东南亚5个国家,净增产值36亿元,节约防病投入5亿元,发挥着对制干辣椒的导向作用,是全国最有名的辣椒制干基地。在听完对这个面积不足300㎡小院的介绍时,我们对他们所取得的卓然成绩赞叹时,更被他们长年驻扎农村,深入生产第一线,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数十年而深深感动。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从臊子面起家,被誉为“陕西民俗第一村”的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北郭村位于岐山县城西北3公里处,是岐山臊子面的发源地。自1998年以来,北郭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至今已有民俗旅游接待户118户,年接待能力达80万人次,从业人员600多人,旅游业综合收入达13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高达3150元。 其实对于岐山臊子面我们早已慕名已久,不等介绍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各自选择满意的接待点准备大餐一顿,当然我也不能拒绝美食的诱惑,当坐定之后,我环顾周围的设施环境,真的不敢相信农村竟然会有如此高档的餐饮环境,别具农家特色的装饰,让人感受浓郁的农家风情。更为惊喜的是你还可以在这里免费唱KTV、免费上网,真正享受宾至如归的感觉。说话间有周公遗风的男女主人便带着表演性地招摇着那种分臊入碗的招牌动作,由红油、辣椒、黄花、木耳、蛋皮整合熬制的密炼臊子便在雪亮的面条上空盛开,酸辣齐备的羹汁穿越过面条的枝桠,吱吱作响。我一番狼吞虎咽之后,已是肚皮鼓鼓。直到今天,嘴角红油早已揩净,但我们仍津津乐道,宴过留声,再怀念一次那美味的岐山臊子面。
而此行中我们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的泥塑。六营泥塑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相传六百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第六营中,一部分江西籍的士兵会用陶瓷,便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制模,捏泥人、泥动物,做偶彩绘,当作泥玩具出售。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这写泥玩具起先以表现虎、狮、牛、马、猪、狗、兔等动物和神话历史戏剧人物为主,俗称“泥耍活”,后逐渐演变成彩绘、素描等手法的泥虎脸挂片、泥牛头挂片等。泥塑作品以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手工修饰、描线、彩绘、上油等十多道工序方式。其造型洗炼概括,色彩鲜明、形态妩媚可亲,具有简、艳、神的艺术特色。
近年来,泥塑老艺人、民间艺术家胡深,六营泥塑后起之秀,民间艺术家胡新民,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六营泥塑种类发展成为挂片、座虎、浮雕、杂货、小货等五类,品种达二百多种。特别是泥塑马、泥塑羊被国家邮票总局选为2002年马年和2003年羊年生肖邮票主图案在全国发行,使六营泥塑声名大振,享誉海内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数以百计的中外专家、学者、游客到六营村参观旅游,国内外许多影视、报刊媒体都做了专题报道。从此,六营泥塑畅销国内外,产品供不应求。目前,在胡深、胡新民、胡永兴等新老艺人的带动下,六营村80%的村民从事泥塑工艺制作,年销售泥塑产品50多万件,实现收入300多万元。现在这些古朴的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的民间艺术品,被作为珍贵礼物赠与国外元首,不断地绽放璀璨的光芒,同时应证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正确论断。看着传统作坊式的制作工艺品,不断地拓宽着我们的视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应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提升,更应肩起时代的责任,挽救、发扬中国精粹传统文化,那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是完整的,才会构织一幅和谐的新农村画卷。
参观完这些独具特色的示范村后,对于“一村一品”工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每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创造出一种产品,具有质量优势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地方的象征,代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反映这个地方在市场中享有的声誉,并折射出该地的精神风貌;也更体会到了农村所蕴含的巨大市场和商机,以及开发的迫切性。作为一名农学人,自己肩上的责任时刻在召唤我们投身这场伟大的时代发展,在希望的沃土上书写壮丽的青春。
短短两天实习虽然很快就结束了,但其间的所感所闻仍萦绕身畔,意蕴绵绵。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ios/安卓版-Webgame Platform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