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清华,聚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培训总结
8月23日-31日,我有幸同52名同仁参加了清华大学、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亲身感受清华大学百年名校厚重的文华氛围和独特的魅力与底蕴,领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聆听十四位学术大咖带来的精彩纷呈的报告。本次教育培训采取“思维一体”的培训模式,从专家引领、团队学习、实践体验、文化熏陶等四个方面,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融汇到14场精彩的报告和实践中,一路上,开启心智的同时,思想和智慧得到了交流和碰撞,收获满满,心灵深处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带来对世界、对人生、价值以及对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刻反思和觉醒,犹如醍醐灌顶,更似鞭挞激励,开启了人生更为精彩的一页,现将整个培训教育工作从心得体会和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启示借鉴二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 培训心得体会
(1)深刻认识领会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伟大使命和责任担当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原副主任王战军介绍,按照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预计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截止2017年底,在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将达到265万。在校研究生规模持续增加,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同优质多样的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成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新的矛盾。我国现已经成为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发达国家已经将吸引中国留学生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国际竞争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挑战。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也带来培养质量提升的挑战。规模增长、教育变革带来培养质量保障的挑战。
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增长,对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成为研究生教育必须面临的紧迫课题。要顺应这种时代的潮流,担负起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对当前研究生培养类型、培养方式、培养模式、评价方式、资源配置等进行新的转变,以满足国家对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研究生教育日渐成为一本新型的学科,研究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规律也是高校新的时代使命,只有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内涵、特点和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双一流”建设对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
要深刻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研究生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主动调整完善相应的学科和学位点,凝聚共识,逐渐形成的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理念,构建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建立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培育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文化,切实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服务国家战略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大使命。要在履行新时代大学的五大使命,聚焦为双一流建设的五大任务,最终落实为五大改革任务,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时刻以目标任务达成为导向,在服务国际战略、推动区域发展、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等方向的贡献度,在政府社会、学生家长满意的满意度,在支撑行业领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满足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支撑度,引领行业学科发展,在道路模式思想、文化发展、国际话语权和决策权有声音,有力量等五个维度强化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创新驱动研究生教育革新。创新研究生教育学术生态,创新文化,创新平台和培养模式,引领研究生教育,为解决研究生教育的世界难题贡献中国话和中国方案。
(2)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精神调节力一般有三种;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职业信仰。其中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精神,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灵魂,这是非常可怕的。
而高等教育肩负的主要任务和重要使命就要求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应对国内外舆论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坚定马克思主义,防止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在教育。思想防线守不住,其他防线也必将守不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理想就会渺茫,信仰就会动摇。时代是理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的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作为最基本的思想道德,全面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积极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努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守好政治底线,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绝对地位。
(3)对焦双一流建设,增强学科组织模式改革与能力建设,提升学科科学化水平,增强学科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思想是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个根本,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大力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有一批能够反映学科建设质量和特色的课程或代表性的产品,具有适合自己学科历史和相关服务对象办学历理念与思想,具有能构成为地方或行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所依靠,并且有所贡献的学科,要在人才培养、社会认可、文化贡献、服务国家战略等四个指标有突出的成效。要结合实际,积极优化学科组织模式和学科布局,结构性优化,形成结构性优势。要注重学科治理模式的改革与能力建设,强化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遴选学科带头人,要赋予学科点负责人相应的权责义务,既要注重学科指标的数量和质量的建设,更要注重学科软实力,注重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地区或行业内得到广泛认可,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同时要注意学科自身也是一直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革新,新型的科学技术和交叉学科对学科的发展带来冲击和影响,国家重大战略也是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必须时刻关注适应调整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科,也没有踟蹰不前的研究生教育,要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梳理学科现状,规划学科未来,积极进行凝练学科方向,进行学科整合,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物色遴选学科突出代表,构建科学合理地学科团队,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中国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4)以师生为本,以培养质量为导向,注重内涵式发展,实施精准化、流程化管理
通过领导力和制度文化专家刘田老师的介绍,我深刻认识到,要注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既要有强大使命感,更要注重整个培养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只有使命和流程紧密结合,才能产生绩效,带动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前只知道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外在表现是服务,通过刘老师的分析介绍,我才意识到管理还是一种流程,是一种标准化,流程执行作为衡量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光靠信念和信仰是很难实现组织目的,还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要使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充满力量,要凝聚共识,使研究生的一般质量和导师学生追求的最高质量凝聚在提高研究生质量这一使命和目标上来。讲程序,有制度,才能规范管理。要加强对研究生科技创新思维的养成的认识、养成以及与创造力有关的想象力、联想力、变通力,摆脱思维束缚的能力、观察力或洞察力、风险承受力、坚持力,执行力、耐受力和好奇心事业心等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在培养过程的重要作用。要在整个研究教育管理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制度先行。只有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制度,才能保证有相当高的一般培养质量。要将使命感、责任感固化于心,要将标准化、流程化固化于制。只有当一个研究生不习惯的时候,才是他成长的开始。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制度制定上充分听取导师、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力度,沟通至上,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提升学科和学院的软实力。要提高精准化管理水平,要求一年级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验室,开题报告时,每个委员均要发表意见,并在开题结果录入系统时要从目标意义、创新性、实验方案等做出学术评价;每个博士生导师组成员要求进入学位论文指导,研究生出门必须请假。要从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细化,规范,流程化,精准化。要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要从入口、培养过程以及毕业答辩三个环节进行细化。招生时要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在过程中,要强化培养环节监控、制度化建设和加强执行。在论文答辩时要建立完善答辩反馈机制,建立学科点或交叉学科统一、固定的答辩,要将答辩作为学术神圣的时刻,作为学术盛典,一问一答、一答一辩,营造学术氛围,维护学术尊严。既要保证一般质量,更要强化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研究生培养的最高质量。
(5)从清华人文精神中汲取丰富营养
在培训中,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谢维和老师谈到,在一流的大学中,必须有强大的人文学科做支撑,学校才会有灵魂,有精神。我想这正如一个人一样,有骨气才会有精神,才会有所追求。培训期间,我深刻体会到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高的高等学府带来的丰富的人文气息,字里行间无一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校训是在心灵深处的烙印,也是大学精神的高度浓缩。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承担着深重的历史责任。从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我体会到食为民天,树德务兹,树基务坚的西农精神的质朴和执着;从求是创新,我领略到以人为本,立足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高贵品质;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苏世民书院,我窥探到了一流大学高屋建瓴、勇挑世界重担的战略眼光和责任担当……
一切费用全免,提供奖学金,全球选拔,只为全球培养精英和领导人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人才,这样的理念,注定也铸就了不平凡的清华。站在清华校友墙边,我深深地震撼了。上次感动是在玉泉的校友长廊,上次感慨是在华中农业大学的国交中心。反观我校,深感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自信心明显不足。校友的丰富资源,功成名就更加印证了清华行胜于言的优良校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结合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也在一代代清华人血脉里传承。至此我已经完全由诚朴勇毅、逐渐过渡到求是创新,再过渡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三所不同大学,三个高校的灵魂,此刻已经在心底打上烙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
通过认证整理培训期间的经历,仅有收获和震撼还远远不够,还要认真反思,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提供借鉴,对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出新的思路和举措。我个人认为至少应有以下几点启示和思考;
一、重视研究生教育自身研究,设立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专项。要重视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的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掌握研究生教育规律和特点。支撑和服务国际战略,凝聚共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在日常教育管理,导师配备、招生、毕业等全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守好政治底线;要有制度保障,更要有强大的思政工作体系。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格局。
三、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对标双一流建设,强化领导治校,教授治学的新格局。要充分利用双一流建设的五大学科群,健全学科群的学术委员会和相应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从招生选拨、日常培养、保障条件,学术要求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打造极具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国家合作与交流能力,大力推进成果转化,增强软实力,全面提升相关学科在国内外的话语权、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打破机制束缚,创新驱动发展,释放基层活力。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要实施精准化,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对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学术交流能力的培养。建立导师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导师对学生的管理,建立导师职责,学术指导职责和导师组指导学生相应的规范。对于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开题和预答答辩和答辩,要求评委必须提问,一问一答,建立答辩的反馈机制和答辩论文的随机抽检制,要构建大学科的学术监督反馈机制。学科方向的集中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的相应机制。要构架优良的导学团队,从政策上鼓励建立实质性的研究生培养团队。
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凝练大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营造学术氛围,每年开展院长论坛,知名专家大讲堂,建立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鼓励导师选派研究生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建立学校知名校友、科研成果学术长廊(最好室内展厅),充分展示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积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支撑服务国家战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研究生培养,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一定高度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及时调整研究生培养思路,满足国家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改革要有勇气和定力,形成结构性的优势,在实践中优化学科布局,对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要鼓励支持,对传统学科积极进行自我革新和升级改造,适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总之,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浪潮中,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中坚力量毋容置疑。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要铭记行胜于言、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情怀,在实践中践行。让我们在清华日晷的见证和鞭策下珍惜时光,从现在做起,构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实施研究生培养的精准化管理,牢记双一流建设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规范流程化管理,切实提高研究生管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塑造完美之人格,创新之灵魂,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需求,推动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前进的道路上,行胜于言,且行且珍惜………
赵普庆
2018年9月21日
版权所有 bat365在线平台官方网站-ios/安卓版-Webgame Platform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